CAR-T细胞疗法正在彻底改变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,为复发或难治性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。然而,CAR-T疗法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细胞的工程改造,更关键的是精准的免疫监测。
尽管CAR-T疗法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,但目前对CAR-T细胞在体内的扩增、持久性和功能状态的监测仍然缺乏统一标准。如何精准、高效地检测CAR-T细胞的动态变化,是决定疗效、管理毒性、优化治疗策略的关键。
免疫监测为何如此重要?
CAR-T疗法并非“一剂治愈”,它的治疗效果因患者而异:
·部分患者完全缓解,而另一些患者则因CAR-T扩增不足、免疫抑制或抗原逃逸而复发;
·部分患者耐受性良好,而另一些患者则出现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(CRS)或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(ICANS)。
是什么决定了这些不同的治疗结局?如何在治疗早期精准预测疗效和副作用? 答案就在免疫监测。然而,目前各中心的免疫监测手段并不统一,主要依赖于流式细胞术(FCM)、PCR技术(qPCR/ddPCR)以及细胞因子分析,但这些方法各有优劣:
✅ 流式细胞术(93%临床使用率) —— 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CAR-T细胞检测方法,能够实时分析CAR-T的扩增、存活及表型变化 (Pagliuca et al., 2025)。
✅ PCR检测(28%临床使用率) —— 高灵敏度,可定量检测CAR基因序列,但存在滞后性,需要DNA/RNA提取和实验室处理,无法提供实时数据 (Pagliuca et al., 2025)。
✅ 部分商业化CAR-T产品的基因序列(如Yescarta、CARTEYVA)并未公开,导致医院无法设计ddPCR/qPCR检测所需的引物和探针,在此情况下,流式细胞术成为唯一可用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评估工具。
更重要的是,PCR检测的是CAR基因序列,而非细胞层面的功能状态。即使检测到CAR-T细胞的存在,也无法确认它们是否仍然具有杀伤活性。
CAR-T疗法的免疫监测需要标准化
试想这样一个场景:每个CAR-T治疗中心采用不同的监测方式,收集不同的数据,在不同时间点进行分析…… 这意味着,即使面对相似的患者,我们也无法进行跨中心的数据比较和优化治疗策略。
如果我们希望CAR-T疗法更精准、更安全,我们需要建立标准化的免疫监测体系,确保:
·实时追踪CAR-T细胞的扩增、持久性及表型变化;
·准确预测毒性风险(如CRS、ICANS),提前干预;
·结合流式细胞术和分子检测,实现更全面的免疫监测。
目前,EBMT/GOCART/T2Evolve Delphi调查正在推动免疫监测核心参数的定义,但这一进程亟需加速,以确保CAR-T疗法能够在未来真正成为可预测、可优化、可个性化调整的精准治疗方式。
展望未来:免疫监测如何进化?
未来的免疫监测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流式细胞术和PCR,而是向多组学分析、AI驱动的预测模型、集成生物标志物面板方向发展,最终实现:
⏳在CAR-T输注前预测患者响应,调整治疗策略;
⏳实时监测CAR-T的存活状态,精准调整剂量和随访计划;
⏳提前识别潜在副作用,实现个性化风险管理。
CAR-T疗法的未来,不仅仅在于细胞工程的进步,更在于精准免疫监测的完善。
加入讨论,共同推动行业标准化
CAR-T疗法的下一步发展,取决于免疫监测的进化。你认为当前CAR-T监测最大的挑战是什么?有哪些技术创新可以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?欢迎留言讨论,让我们一起探索CAR-T疗法的未来!如需获取原文内容,欢迎网站留言联系我们!